找到相关内容91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杀佛为成佛

    如来藏“如大价宝,垢衣所缠。如来之基,常住不变,亦复如是”卷2的慧光。《楞伽经》卷1的偈语形象地形容了清净的“如来藏”转为“识藏”的过程:   譬如巨海浪,斯由猛风起。洪波鼓冥壑,无有断绝时。藏识海常住...

    黄春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16182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发展史研究

    喻利根者)”。经神秀与惠能各提一偈,而以惠能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偈语得传衣钵是为六祖。唐宪宗皇帝谥六祖曰大鉴禅师,宋太宗皇帝加谥大鉴真空禅师,宋仁宗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...

    王 文 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561879.html
  • 禅悦之风——佛教茶俗几个问题考辨

    了禅寺“和尚家风”。  《五灯会元》卷九资福如宝禅师条下载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饭后二碗茶。”’仰山慧寂禅师语录,有偈语曰:“滔滔不持戒,兀兀不坐禅,酽茶两三碗,意在镬头边。”既不持戒,...

    余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0961974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的圆顿法门--从无住本立一切法

    当然它不是空无的意思,但是也并非是表诠的“有”或是“存在”。如果只是作为遮遣之义,那么《中论》偈语所说的意思只能说是缘起形成一切法,一切法本无自性,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成,也就是原始佛教的三法印:“诸行...

    刘昌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4262078.html
  • 妙华法师: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

    ,所以他所说的法被世人称做《六祖法宝坛经》。《六祖坛经》是禅宗的一部宝典,也是一部人生实用的经典。经中很多偈语都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南,成为我们的座佑铭,因此它是非常现实的。  六祖原是现在河北燕山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162354.html
  • 长老偈·长老尼偈故事(2)

    鹿靷缰,及破坏鹿门,我舍离饵去,谁乐于鹿缚?  尊者说完偈语,便显现神通腾空而去,回到尸摄罗林,于树下敷好尼师檀,结跏趺坐摄心禅观。  七  拘留国的国王拘牢婆王听说全国首富的公子罗吒婆罗能舍下娇妻美...如欺,  欲庄美爱乐,心趣好恶色。为欲所缚害,因欲恐怖生,王我见此觉,知是沙门妙。  拘牢婆王听尊者说完偈语喜乐无量,便自愿归依成为优婆塞并受持五戒,成为罗吒婆罗尊者最大的护法。 (完)  古拉长老的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662391.html
  • 长老偈·长老尼偈故事(3)

    下安然寂止,但一段时间后,被强制压迫的内心开始向他发起了猛烈进攻。原以为已被止熄的烦恼心念开始复活,其势头似乎比以前还要强烈。这让拉玛尼耶维哈尔从此无心背诵偈语,更无心禅定经行。每日除了乞食就是倒头...

    释果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4762392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环保问题”的看法

    ”又说:“常以柔软语,爱念于群生。”对他人要慈悲多说好话,不要吝于赞美,所言须能发人深省,提升道德,增加知识,这就是语言的净化。   有句偈语说:“面上无嗔是供养。”世间最美的就是笑容,我们要多给别人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362503.html
  • 佛教对“经济问题”的看法

    句偈,即价值十两黄金。更有甚者,《金刚经》说,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,其价值都比不过一句智慧的偈语。因为,财宝有用磬的时候,智慧的偈语则是生生世世,受用无穷。  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,有时候惭愧也是财富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86250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的看法

    杀生,不杀生是一种慈悲;不杀生而护生,进而倡导生权平等,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,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。  佛教对生命的尊重关怀,从一些偈语可以得到印证。诸如:“我肉众生肉,名殊体不殊;原同一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